Login

milem6sports@houzilongxia.com 登录 |  注册 退出

行业资讯

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——大年初一山东花饽饽登上《人民日报

  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——大年初一山东花饽饽登上《人民日报农历大年初一(2月10日)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五版以《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》为题,聚焦山东传统美食“花饽饽”,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,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郁,也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,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。

  “民以食为天”,面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常被制作成面塑用以寄托和表达情感。2008年,作为面塑花馍代表的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面塑花馍,是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,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。每逢传统佳节,北方地区不少家庭都会依照当地习俗制作花馍。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和礼俗讲究,令花馍拥有了丰富的表现形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。面塑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,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郁,也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,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。

  从福袋、寿桃、元宝等传统造型,到蔬菜、水果、家电等新形象,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面塑花馍已从节俗食物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。非遗老手艺捏出新造型,新造型反映新生活。有人以此为兴趣广交好友,有人创新技艺传承文化,有人携手乡亲创业增收致富。

  揪下一小块红色面团,双手轻轻一扭一捏,再用小梳子整理几下,一个燕子造型便弄好了。贺铁芳把“燕子”贴在一架由面团做成的“飞机”上,作品就完成了。

  “过年了,这架‘飞机’是一家航空公司定制的花馍作品,我们根据模型进行了还原和再创作。”贺铁芳是山西卫嫂食品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的负责人,公司许多定制花馍订单都由她带领团队完成。“闻喜花馍名气越来越大,公司订单越来越多,大伙儿的收入也越来越高。”

  从小,贺铁芳就喜欢看大人做花馍,尤其是过年,村里左邻右舍凑在一起做花馍,热闹又喜庆。“闻喜人,逢年过节离不了花馍。”

  近两年,贺铁芳带领着乡亲不断创新花馍、推出新品。“我做了几层高的花馍,每层中间点缀着用面团做成的翠白菜、红苹果、紫茄子……”贺铁芳说,这叫大丰收,寓意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。

  揉面、上色、做造型……小小的面团,在曲宝乐的手下,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怀揣金元宝的“招财龙”。这个花馍“暗藏玄机”,里面藏着6个大元宝、6个小元宝、6个福袋,“祝福大家龙年生活蒸蒸日上、多子多福。”

  85后曲宝乐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开了一家花饽饽(花馍)店。谈起自己学做花饽饽的原因,她说:“花饽饽好看又好吃,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买来给家里长辈祝寿或者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,我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。”现在,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、多样化,曲宝乐不断学习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织的新样式,制作的醒狮龙饽饽、花束饽饽等新品备受好评。

  最近,小店订单非常多,曲宝乐每天早上8点到店里和面,干到晚上10点。“做花饽饽,让我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。”她说,“花饽饽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好友,当和朋友们一起研制的创意花饽饽备受喜爱时,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胶东花饽饽(花馍)需要经过揉、擀、捏、剪、印、蒸等手法和工序,在婚庆、生日、百岁、上梁、乔迁等民俗活动上常见。80后姑娘张华喜爱做花饽饽,在她的家乡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,大伙喜欢称呼她为“巧媳妇”。

  “花饽饽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果蔬花饽饽,以食用为主;第二类是观赏花饽饽,运用风干技艺成型,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。”张华笑道,“今年是龙年,咱们就结合醒狮造型,一起做一款果蔬‘龙饽饽’。”

  花饽饽健康好吃,选料有讲究。“面粉要精细,最好选用优质小麦石磨面粉;上色不能用添加色素,而是采用新鲜的果蔬,经过焯水或榨汁后提取颜色,例如提取菠菜的绿、南瓜的黄、甜菜根的红……这既使花饽饽更富美感,又融合了瓜果蔬菜的营养。”张华说。

  备好了料,开始正式制作花饽饽。面醒发好后,张华将面团揉光滑、排气,再分成一块块面剂子。做龙头时,她取出一块白色的面,将其作为主体架构。

  “做好一款花饽饽,得做对它的比例,比例对了,花饽饽才板正漂亮。”张华说,做龙头时,得先确定眼睛的位置,用面团揉出两个大小比例适当的眼睛,呈八字形放在头部,然后定它的胡须和嘴巴所在的位置,“在此过程中,我们可利用筷子、剪刀作为辅助工具修剪所需的造型,并可利用牙签将小附件固定到主体上去。”

  花饽饽怎么上色?“龙饽饽”的造型讲究喜庆,张华将提取的果蔬汁和面,白色做基底,红色做嘴巴,绿色、红色做龙头配饰及龙须,做耳朵……很快,一个五彩缤纷的龙头就成型了。

  蒸,同样讲究技巧。“蒸之前,得将它充分醒发,再放到蒸锅上面去蒸,底下记得要放足够的凉水。先用大火去蒸,等到里面的水完全沸腾之后,再转中小火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。”张华说。

  很快,热腾腾的“龙饽饽”出锅了。“需要注意的是,花饽饽因完全无添加剂,无法长期保存,时间久了会干裂长毛,更适合冷冻保存,尽量在短时间内食用,出锅趁热吃,口感也最佳。”张华将白胖松软的饽饽端上桌,仔细观察,蒸熟后,花饽饽颜色更明亮艳丽了,掰开后,散发出浓郁的麦香,“尝一尝,盼着新的一年,生机‘饽饽’!”

  馍或者馒头是一种发酵的面食,大约始于东汉末年,是北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。花馍,则是将发酵的面团经过揉、捏、搓、拨、按等步骤,辅以红枣、豆子及食用色素等制成的花色馒头。其主要流行于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等地区,不同地区叫法各不相同,也被称为“面花”“面塑”“窝窝花”“花饽饽”等。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、老人过寿、小孩满月等不同场合,各地会根据习俗制作不同造型的花馍。

  在近千年的发展中,不同地区的花馍制作原料有所变化,其中花馍用的面粉、配料的变化尤为明显。传统花馍的制作主要以小麦面粉为主,但各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不同,面粉加工特性也有差异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小麦面粉种类不断丰富,如低筋面粉、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等。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专门用于制作花馍的面粉,例如山西闻喜花馍会选用闻喜优质小麦磨成的面粉,在保持花馍造型的同时,也使其具有清香筋道的口感。

  造型上,花馍样式逐渐多样。起初,可在搓圆的条状面块上用小梳子扎一排排的花点装饰,在面块间穿插一些枣的装饰,制成各种造型,有的根据口味偏好的不同,配有豆子(可作为动物造型的眼睛)米乐M6官方网站、胡椒等辅料。

  后来,花馍在色彩上越发鲜艳,所使用的食用染料日益健康和多元化。花馍制作时会用到一些天然染料,如红蓝花、茜草、紫草等植物汁液。这些天然染料食用安全但色泽还不够鲜艳。如今,现代花馍所用的染料颜色鲜艳、丰富多样,能够满足花馍各种造型对色彩的需求。比如有时会选用菠菜、紫薯等果蔬汁,有时会选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食用色素,花馍中的黑色还会用到可食用的墨鱼汁粉。

  春节期间,我国不少地区都会制作花馍庆团圆、寄希望,花馍造型各具特色。山西花馍造型朴实雅洁、做工精细,细节色彩多用笔绘、纹路刻画清晰逼真,色泽注重保持自然美,留白较多。山东花馍造型敦实、粗犷,注重神似,色彩华丽,多喜欢大面积用红色、绿色、等。陕西花馍,造型夸张、张扬,对比手法强烈,色彩艳丽,纯度高,常用对比色、互补色等,用色如秦腔般有冲击力和碰撞性。甘肃花馍注重整体,较少刻画细节,造型上轮廓简练,浑圆饱满,上色通常先将面混合染料变为彩色面团,再进行造型。

 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,花馍不仅展示了中国民间艺人的卓越技艺,也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。它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,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变化,见证了时代的变迁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花馍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,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  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)、拨打新闻热线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,诚邀合作伙伴。

 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探索基于目标的评价与学习任务设计,将目标转化为可实现、可操作、可测量的学生行为。近年来,山东省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...[详细]

 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呼啸而至,教师如何转型方能适应教育数字化浪潮。近年来,山东省日照市积极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,高标准谋划...[详细]

  ◆本报记者王琳琳文化,是民族之根,是国家之魂。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,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...[详细]

  ◆本报记者王琳琳前有AI语言模型ChatGPT“能写代码写作业,能编剧本能做题,甚至还能辞职信”,后有文生视频模型Sora输入简短文字便能...[详细]

  提升精度拓展覆盖◆本报记者温笑寒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,是评价和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、治理...[详细]

  “工业互联网”已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党的以来,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,形成了网络为基础、平台为中枢、安全为保障、标识...[详细]

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,指出要积极培育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。近年来,国货...[详细]

  前不久,中央政法委和司法部印发通知,要求学习吴秋瑾、师帅等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,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响应,深入开展学习活动。英模的先...[详细]

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,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,基本实现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平...[详细]

  近年来,我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加大投入,创新形式,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,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如何利用...[详细]

 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筹谋襄盛举,箴言良策载民声。代表委员齐聚一堂,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情,在审议讨论中汇聚智慧、在观点碰撞中...[详细]

  “逛博物馆去。”如今,逛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新时尚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提高公共文化场...[详细]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”。“我们着力做好‘泰山+’文章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聚焦高质量发展,汇聚多方力...[详细]

  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韩正出席并发言 郑建邦发言 林武主持 周乃翔出席【直通2024全国】

  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发山东省委、省会主任林武署名文章: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奋力谱写山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