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in

milem6sports@houzilongxia.com 登录 |  注册 退出

公司动态

【乡村振兴】“蔬”写好“丰”景 温室大棚成了黄颡口镇军山村村民的“聚宝棚”

  【乡村振兴】“蔬”写好“丰”景 温室大棚成了黄颡口镇军山村村民的“聚宝棚”“夏秋忙两季,一年闲半年。”这是过去农民生产生活的写照。时下,阳新县黄颡口镇军山村的村民,却在冬闲时节,开启了忙碌而喜悦的丰收季。

  1月4日,记者来到军山村忠和农业科技示范园。冬日的清晨,行走阡陌,寒意逼人,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。智能温室大棚内,“乾德1217”“汇丰1688”“釜山88”“青口密”等优质水果蔬菜长势喜人。

  棚内,工人们正在忙碌着采摘、装筐、分拣;棚外,湖北忠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和昌正指挥工人,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育苗研发种苗基地上放线开工,每个人都干劲十足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
  2020年,柯和昌和黄颡口镇村民严献忠在一次交谈中,聊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。“家乡的荒山浪费了多可惜呀!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?”两人一拍即合,回到阳新考察调研后,决定在有山有水的军山村建厂。

  “这里原来是一座荒山,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,投资200万元平整土地。”柯和昌介绍,他们流转海口湖边的500亩荒地,注册了“湖北忠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”。

  为了掌握高端蔬菜的种植技术,2022年,柯和昌和严献忠来到“蔬菜之乡”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6个多月,聘请了寿光市蔬菜中心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。

  “镇、村两级给予我们很大帮助,公司发展之初,黄颡口镇和军山村牵头成立了产业发展专班,制定了‘共同协调’‘土地流转’‘资金发放’‘资源配给’等工作专班,让公司能顺利运作。”柯和昌说。

  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,该公司先后建成深加工车间大棚、冻库和提供水源的池塘,并于去年流转小军山脚下的荒地200亩,修建一条4.5米宽、2000米长的“产业路”。

  经过几年发展,这里的高端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。记者看到,两排钢架大棚里,水肥一体化结构,可以做到施肥浇水同步进行;灵活的保暖和散热系统,保证棚内常年处于恒温状态。

  柯和昌介绍,目前,公司已投资3000多万元,建成四个种植大棚和一个包装车间,已带动16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走进“乾德1217”温室大棚,满目青翠,清香扑鼻。一排排整齐的秧苗长势旺盛,如青玉般细嫩的小黄瓜顶花带刺,挂满枝蔓,十分诱人。

  “别看我们大棚的外观和传统的蔬菜大棚差不多,但其实里面都用上了‘高科技’!”技术员柯凤昌一边说着,一边打开手机上的APP给记者演示。

  他介绍:“通过手机,可以实时查看各个大棚里的温度、湿度、蔬菜长势,根据棚内的数据变化,还可以线上远程调控大棚风机等设备,随时对棚里的温湿度等进行调节,真正实现了在‘云端’上种菜。”

  “传统模式种菜基本是大水漫灌,不仅浪费水资源,营养成分也把握不准,而且由于湿度过高,很容易导致蔬菜发生病害。”柯和昌介绍,这种系统以智能的方式控制着水和养分的供应,用水更加精准,营养调配更加平衡,能显著减少水资源的浪费。

  “我们的产品不打农药,施的都是有机肥,口感特别好,根本不愁销路。”柯和昌随手摘下一根黄瓜,递给记者说。

  采摘、装筐、搬运……工人们穿梭在黄瓜秧苗之间忙着采摘,一箱箱小黄瓜,被装车送往黄石、武汉商超销售。

  柯和昌介绍,“乾德1217”不仅品相好、产量高,效益还不错。“一个大棚种植黄瓜约10亩,亩产可达15000斤左右,批发价为七八块钱一斤,今年已经卖了30多万元,我们的黄瓜品质优良,供不应求!”

  在柯和昌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黄瓜大棚旁边的育苗研发种苗基地,看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。

  柯和昌说,预计今年2月初全面竣工,基地建成后,将根据市场需求,研发mile米乐m6、种植西红柿、辣椒、玉米等优质种苗。

  “自主育苗一棵的成本为六七毛钱,从外地购买幼苗一棵的价格在1块3到1块5之间,而且因为要经过长途运输,幼苗的成活率较低,我们现在自己研发种植,可以大大节省成本。”该公司企业管理人严献忠说。

  “我们目前在和山东省寿光市广辰农业、云南省元谋县广辰种业两家公司合作,学习他们的西瓜贴接技术、插接技术、顶接技术,接下来还将自主研发断根技术。”柯和昌告诉记者,这样种植出来的农产品,不仅产量更高,抗病毒性更好,口感更好,营养价值也更高。

  上严村村民梁全胜曾是一名钢结构工程师,因看到蔬菜大棚的良好发展前景,在柯和昌的鼓励下,他承包了4000平方大棚,现在一天可收获2000斤水果小黄瓜。梁全胜说:“很多周边的脱贫户和妇女在这里务工,每天收入在100元到120元左右。”

  春天种哈密瓜,夏天种西瓜,市场需求量大的西红柿、黄瓜一年种两季。温室大棚产业鼓起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“聚宝棚”。

  “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完成20个智能温室大棚的设施建设,总投资约一亿元,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,建成后能提供150个就业岗位,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‘双丰收’!”柯和昌信心满满地说。